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組織開展全省城市增綠攻堅行動的通知
來源: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發布日期:2020-05-07 瀏覽次數:1207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方案的通知》(魯政辦字〔2020〕46號)部署要求,現就組織開展全省城市增綠攻堅行動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服務人民群眾為根本出發點,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開展“綠滿齊魯·美麗山東”國土綠化行動,實施城市增綠工程,保護拓展城市綠化空間,多措并舉增加城市綠量,促進城市綠地均衡分布,助力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山東建設。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2平方米;建成城市綠道5000公里以上。到2025年,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地率穩定在33%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5平方米,基本建成城市綠道網絡系統,所有城市基本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創建一批生態園林城市,城市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三、重點任務
(一)堅定不移保護城市“綠水青山”
1.強化城市山體自然風貌保護。劃定保護范圍,通過植被恢復、增植補植、景觀美化等措施修復改善山體生態環境。具備條件的城區山體,要完善防火、游憩等設施,建設山體公園,拓展城市綠色空間和居民休閑空間;對老舊山體公園,要通過栽植鄉土樹種加強植被恢復,并完善配套設施,營造城市山體風貌景觀。
2.加強城市水系生態修復。保護濱水岸線的原始自然生態特點,打造生態駁岸,突出親水功能;留足沿岸濱水空間,多種植冠幅大、分支點高的喬木,豐富水系景觀。加強城市濕地保護管理,優化植物配置,通過增綠保護濕地資源。
(二)持之以恒建設“公園城市”
1.構建多層次公園體系。踐行“公園城市”建設理念,根據《公園設計規范》加強公園設計,推進綜合性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街角游園等各類型公園建設,進一步增加城市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完善公園設施和服務功能,按照可觀賞、可進入、可享用的基本原則,構建高低搭配、均衡分布的多層級公園體系,滿足群眾休閑、健身、文化等不同需求。注重保護自然景觀、歷史文物及生物多樣性,做到顯山露水、盤活要素,形成親近自然、涵養生態、服務群眾的公園體系。
2.積極探索公園城市建設。建立省級公園城市建設標準體系,探索省級“公園城市”建設評價,推進城市公園體系等生態要素與城市空間結構深度耦合,重塑城市綠色生態格局,逐步建設城內城外系統聯通的生態綠地網絡,塑造山水城景融合、自然宜居的城市形態,打造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自然融合的“公園城市”。
(三)高質量建設城市“綠廊綠道”
1.推進鐵路沿線綠廊建設。會同省直有關部門、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編制實施全省高鐵沿線“綠色生態長廊”規劃。鐵路沿線各地要根據任務分工,按照宜綠則綠的原則,以高速鐵路為重點、普速客運線為輔,選用速生、冠高、易維護的常綠鄉土樹種,結合用材林、防護林、苗圃建設等,形成簡潔、規整、序列感強,有一定層次的綠化景觀帶,建設鐵路沿線“綠色生態長廊”。
2.推進城市綠道建設集中行動。根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關于推進全省綠道規劃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綠道規劃技術導則》等標準要求,參照省級城市綠道規劃任務分配,盡快編制市級城市綠道專項規劃,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大力推進城市綠道建設集中行動,各縣(市、區)每年建成不低于10公里長度的綠道。按照《山東省綠道建設技術指引》標準要求,嚴把建設工程質量關,配套完善標識、休憩、環衛、網絡等服務設施。要建設一批獨具自然地域特色,具有完善功能的精品綠道。
3.開展城市行道樹補植增植。城市主干道宜設分車綠帶和路側綠帶,道路兩側要留有一定寬度的綠化帶。增加花喬木、彩葉喬木數量,結合微地形,形成層次豐富、疏朗有序、色彩多樣的城市道路景觀。持續推進林蔭道路建設,鼓勵人行道種植兩排行道樹,優先選用鄉土樹種,實現“有路就有樹,有樹就有蔭”,為行人提供舒適戶外出行空間。按照職責分工,配合抓好城市主要出入口及城市范圍內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兩側道路綠化,構建城市交通沿線綠廊。
(四)推進老城區“能綠盡綠”
1.拓展老城區綠化空間。要結合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違法建設拆除等工程建設,充分利用產生的空閑地塊,優先考慮“留白增綠”、規劃建設公園綠地;原則上舊城改造騰出的小于1公頃的土地,宜全部建成街頭綠地。加強城區多年閑置工礦企業廠區的土地利用,通過建設主題游園、遺址公園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綠化水平。通過見縫插綠、拆遷建綠、破硬增綠、棄地覆綠、立體綠化等形式,對主次干道交叉口、老舊街區等關鍵節點進行綠化改造,美化老城環境。
2.開展老城區透綠改造。對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沿街圍墻、搭建圍擋等應拆盡拆,對小區圍墻酌情采用鏤空圍欄等方式開墻透綠,建設景觀融合、綠化相聯、互為借景的開放式街區。切實保護老城區原有規模化、特色化綠地和大樹,做到留得下“記憶”、記得住“鄉愁”。
(五)搭建增綠行動“載體平臺”
1.持續抓好城市綠蔭行動的五大載體綠化。深入推進城市林蔭路系統、林蔭公園、林蔭庭院小區、林蔭停車場和立體綠化建設,構建以林蔭公園、林蔭休閑廣場多點布局,以城市林蔭路系統為網狀框架,以林蔭庭院、小區為全面覆蓋的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城市綠蔭體系。在植物配置上堅持以喬木為主、喬灌草合理搭配;新建道路和公園綠化提倡采用全冠種植,保證盡快成蔭,盡量不種光桿樹;行道樹修剪在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不殺頭、不能剪;加強城市古樹名木保護,采取有效復壯措施,促進古樹開枝散葉。
2.持續深入推進園林城市建設。做好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創建和復查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城市(縣城、城鎮)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縣城、城鎮),繼續推進省級園林城鎮評價,抓好國家和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動態管理。
四、組織領導
(一)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層層落實工作責任,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分管同志要靠上抓。要把開展城市增綠攻堅行動,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細化推進措施,實行掛圖作戰,確保順利推進。
(二)完善推進機制。各地要建立城市增綠攻堅行動組織協調機制,由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牽頭,落實住建、城管、園林等相關部門、單位責任,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盡快建立“實施方案+工程項目+標準導則+結果評價”的推進模式;市級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所轄縣(市、區)的督促指導,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按時完成。
(三)開展督導評價。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定期對全省開展城市增綠攻堅行動進展情況進行調度,結合國家和省園林城市(縣城)創建、復查進行實地督導檢查。依托全省城市品質提升評價工作,對城市增綠攻堅行動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結果向全省通報。
(四)抓好典型推廣。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依托全省城市品質示范區建設,打造城市增綠攻堅行動工作樣板。繼續開展第二批“山東省最美綠道評價”,將增綠行動中建成的好項目優先納入全省建筑工程質量“泰山杯”獎評選。同時,根據各地工作情況,積極發掘典型經驗做法,在省級媒體平臺加強宣傳推廣,發揮良好示范帶動作用。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0年4月30日
轉載自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