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應該如何避開工作中的短板和軟肋
來源:尚誠集團 發布日期:2019-12-24 瀏覽次數:1190
一、監理的權威性受到質疑
監理合同是技術服務委托合同,監理人的權力要靠合同授權,在業主授權范圍內開展監理工作。雖說監理委托合同對監理的授權已很全面,看似監理很有權威,但實際操作中確實有不少偏差。
按監理合同條款,監理本應以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良好形象出現,但是一涉及到資金或工程款問題,卻仿佛被捏住了軟肋一樣。按監理規范規定,監理人只給已驗收合格的工程量進行月度進度款結算,混凝土之類需要養護一個月,待評定是否合格,須等到第三個月才能結算。施工方到業主那里說說好話,監理就得按業主的意思辦理。有時候,業主為了讓施工方加快工程進度,還可能逼迫監理人違規給施工方超結工程款項。
還有一些重新定價或擦邊球的合同工程量,監理人往往說的不算,關鍵時刻監理沒有最終話語權。監理工作中,涉及資金方面,監理往往被邊緣化,這是監理地位尷尬的原因之一。
二、監理的職權難以有效落實
按照監理規范、監理委托合同,“四控制”“兩管理”“一協調”是監理人的技術服務全部職責。實際操作中,往往變了形、走了樣,實際履行的工作職責和規范及合同要求有不少差距。監理人往往對質量、安全、信息管理比較重視,做了不少工作,這也是監理人的強項。但工程進度、投資、合同、協調工作,抓的力度還不夠,或者根本就沒有抓,處于失管失控狀態。這些方面還得靠業主親自來管,有的監理片面以質量、安全方面考慮,進度、合同及投資控制管理弱化或邊緣化。如果是銀行貸款投資項目,進度滯后將帶來成本增加,業主認為損失很大,有時或許也記恨于監理。于是業主必然對監理工作進行干預,干預的手段,也就是以控制資金(進度款)、合同管理為手段。實際運作中,誰控制資金,誰就擁有了進度控制的主動權。
事實上,無論規范或合同寫的多么華麗,還沒有見過哪個業主會心甘情愿把投資控制權交給監理人,權力欲是人的本能,在此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
三、監理行業的整體形象遭到抹黑
由于行業不同,監理取費標準也不同。還有的監理企業,投標時競相壓價,監理行業取費較低。監理企業招人門檻低,企業正式員工少,多以臨時用工或退休返聘為主。即便是這些人,對于一個工程項目,各專業未必能按合同要求人數全部配備,監理人員少,技術管理多,服務意識差,達不到業主期望。監理人員的待遇也不高,企業很難招到技術水平過硬的人員,還有的監理不注重自身學習提高,對監理業務疲于應付,工作不深入,或者在業主和施工方之間打太極!還有的監理不注重維護監理自身形象,這些都給監理行業形象抹了黑。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黑監理被一些人認為是潮流,也不足為怪了!
針對種種不利于監理事業發展和監理工作開展的不利因素,監理人首先要保持高度的自信,對監理制度和監理的未來懷有信心,并自覺以自己的進步來帶動行業的發展;二是要緊跟政策步伐和時代發展潮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三是要共同行動,堅守職業道德和從業初心,自覺維護行業清朗環境和良好形象。
只有監理能夠真正的發揮有效作用,才能真正讓工程建設的過程得到科學有效地施行,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上乘和安全可靠,從而讓監理工作真正成為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監督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