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建設家門口的公園 打造濱水生態園林城市
來源:住建部 發布日期:2023-04-03 瀏覽次數:249
山東省臨沂市錨定“走在前、進位次、提水平”的發展目標,把公園綠地建設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起點、大手筆,科學謀劃中心城區公園綠地建設。2022年,臨沂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優化綠地布局,實施拆舊布綠,市內五區每年各建1個不低于6.67hm2的復合式公園,加快建設一批口袋公園,更多地留白增綠;市政府印發《臨沂中心城區公園綠地建設實施方案》,計劃用5年時間在中心城區建設口袋公園485處。
一、高位推進,系統謀劃,努力建設家門口的公園,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山東省臨沂市按照以“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和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的標準,堅持“哪里有需要就建在哪里”的原則,努力建設家門口的公園。
一是全面摸清綠色家底。啟動中心城區公園綠地遙感測量,摸清公園綠地建設數量、面積及空間布局。
二是全面梳理綠化用地。結合土地出讓、片區開發、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整治和老舊小區更新,優先規劃綠化用地,并充分利用裸露地、拆違地、邊角地、廢棄地等地塊進行綠化,實現見縫插綠、綜合布綠和拆圍造綠。
三是全面優化綠地空間。將機關、社區、企業、學校等單位附屬綠地和道路公共綠地融為一體,實現全民共建共享。
四是全面調整綠地系統規劃。均衡公園綠地布局,更多地留白增綠,充分保障城市公園綠地建設總量。
二、提升品質,推動“公園+”,努力提高公園的復合功能,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按照“功能綜合、品質卓越、特色突出、彰顯現代元素”的原則,臨沂市根據《城市綠地規劃標準》(GB/T51346-2019)制定了《臨沂市口袋公園設計技術導則》《臨沂中心城區口袋公園設計要點》《臨沂中心城區口袋公園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標準規范,創新設計理念,明確主題功能,打造功能復合型公園綠地。
一是全面征求民意。在每一處公園開工建設之前,通過媒體和公示牌進行方案公示,組織周邊市民座談交流,廣泛征求市民對公園建設意見并修改完善。
二是全面優化服務功能。加強公園綠地與公廁、體育健身、服務驛站、城市家具、雕塑小品、農貿市場、地上地下停車和無障礙設施等便民服務項目設施有機融合,實現公園+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公園的復合功能,更好地滿足市民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全面突出文化特色。在深入挖掘沂蒙歷史文化和沂蒙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加強地域文化設計,突出重點、打造亮點,體現臨沂獨有的文化特色和行業特色,打造文明城、衛生城、雙擁模范城等公園主題,增加文化底蘊。目前,中心城區已累計建成學習強國主題園、沂蒙好人園、柳青明德園等口袋公園210處,小小口袋公園已經成為政府和市民之間的“連心園”。
三、優化設計,嚴把質量,努力加快工程建設進度,解決“快不快”的問題
按照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公園綠地建設要求,在用地審批、立項辦理、工程招投標等過程中壓茬推進,加快公園建設進度。
一是全面優化工程設計。高水平創新公園設計,充分利用具有保留價值的樹木、景觀小品、建筑和歷史遺跡,明確功能主題,體現城市記憶。
二是全面規范施工管理。嚴格履行工程建設招投標程序,科學組織施工設計,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嚴控工程建設質量。制定《工程管理技術導則》《工程交接管理規范》《工程變更管理辦法》等管理規范,明確工程建設、養護、交接等技術標準和管理流程,強化質量監督。
三是全面加強調度考核。出臺《臨沂中心城區口袋公園建設管理考核方案》,對各區口袋公園建設實施周調度、月檢查和節點考核等方法,每月檢查打分并綜合排名,形成考核月報,向市委市政府及各區主要領導通報。
四、市區聯動、同向發力,努力建設最美公園,解決“美不美”的問題
公園美不美,群眾說了算。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臨沂市公園建設更加側重于公園的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和高標準養護,確保每個公園都能建設成為景觀優美、功能復合、群眾喜愛的美麗公園。
一是評選最美公園。積極開展最美公園評選活動,形成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愛綠護綠同頻互動的良好氛圍。
二是全面推進觀摩互動學習。每年通過組織一次城建觀摩會,學習和評比各區公園綠地建設成果,形成互相借鑒、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三是全面加強財政保障。加大財政統籌力度,公園建設費用按照現有城建體制,土地征遷及費用由屬地各區負責。市區兩級財政分別按照6:4和5:5比例對綜合公園和口袋公園建設資金進行保障。
四是全面鼓勵社會投資。積極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社會投資,對改建提升城市公共綠地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全面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積極提升公共綠地建設水平。2022年,中心城區累計吸收社會資金8000余萬元,建成“云棲公園”“璞悅灣公園”等企業投資的高品質口袋公園20處。
隨著臨沂市公園綠地建設的深入推進,“點、線、面,均、多、精”的公園綠地系統不斷完善,一個大水面、大綠化的濱水生態園林城市正在逐步形成。(作者:蔣芳/臨沂市園林環衛保障服務中心發展規劃科科長)
轉載自住建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